奔赴高地 奔向荣光 | 国防科技大学举行2025级学员开学典礼暨授衔仪式




沙场秋点兵,高地连家国。10月11日上午,国防科技大学在长沙校区三号院举行2025级学员开学典礼暨授衔仪式。学校校长黎湘讲话,政治委员陈国强出席。

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副校长陈金宝参加,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主持。


黎湘首先代表校党委和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学员入列表示欢迎和祝贺。指出,同学们以报国为志、以强军为念,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国防科大,用滚烫青春书写时代担当。同学们中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的携手而来、共赴高地,四川绵阳中学的24名同学、湖南长沙一中的16名同学、新疆乌鲁木齐一中的10名同学,还有3对双胞胎兄弟、3位“张翔宇”,大家为着同一个梦想来到科大。有的传承家风、赓续荣光,张亦禾同学带着高外祖父的遗志,从地方一流高校考入学校读研;万佳乐同学的哥哥7月刚从学校毕业,他就追随兄长的脚步再入科大,完成了一场“使命接力”。有的志存高远、执着追梦,刘源同学高中三年每年暑假都到学校北大门打卡,终于如愿而至;王嘉仪同学怀着对科大的执着向往,虽因体检遗憾落选,但最终以无军籍学员身份圆梦。还有的自我加压、快速成长,哈萨克族同学巴合加那提,无论是内务、队列还是体能、战术等,都非常突出;陶翰元同学严格自律、苦练体能,入学不久三公里就达到11分34秒;李基业同学在《国歌》的感召下努力追寻更好的自己,成为学习之星。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远大志向,也看到了强国强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为大家点赞!

黎湘代表校党委,对新学员提出四点希望。
一是努力成为忠诚于党、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学校从“哈军工”一路走来,始终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这些都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民族复兴伟业也在加速向前,越是形势严峻、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青年一代坚定信念、铁心向党;越需要青年一代胸怀家国、为国而战。同学们选择了国防科大,就是选择了为党为国为军的使命担当,希望大家从一入学,就把忠诚基因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努力成为忠诚可靠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努力成为知识报国、科技强军的新一代。学校应战而生、为战而建、向战而强,陈赓老院长曾说:“人民解放军是一只猛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就是给猛虎插上翅膀。”这个“翅膀”的技术“含金量”,决定了人民军队科技强军的成色和底气。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变,世界主要军事力量都在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战争胜负的天平正朝智能优势倾斜。面对这场无声而又汹涌的科技较量,我们迫切需要在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颠覆性领域有所突破,通过自主创新赢得战略优势。同学们是未来赢得大国科技竞争的主力部队,希望大家强化知识报国、科技强军的信念,在求索中探寻真理,在批判中开创新路,努力为英雄的人民军队再添科技的翅膀、智慧的翅膀。

三是努力成为素质全面、堪当大任的新一代。学校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40余万名优秀人才,这其中既有军地高级领导干部,也有国防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科技帅才,还有高层机关的战略管理者、基层一线的优秀指战员,等等。你们身边的师兄师姐中也有许多“六边形战士”,他们学习当“学霸”、训练是“尖子”、竞赛是“大拿”、文艺有特长。希望同学们坚持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既要专业过硬、也要博学多才,既要军事素养高、也要创新能力强,既要锤炼硬核实力、也要厚实人文底蕴,主动跳出“舒适圈”,为青春远航、搏击未来积蓄坚实基础。

四是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作风过硬的新一代。大学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力量。学校先后形成和发展了“哈军工”精神、银河精神、北斗精神和“四无”精神等特色精神文化,这些是一代代科大人矢志奋斗的精神底色,也是学校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作一流贡献的文化底蕴。同学们的人生画卷刚刚展开,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自觉把立德修身放在首位,在学校高地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在践行校训校风中砺心正行,从扣好第一粒扣子开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理性辨别是非曲直,正确看待荣辱得失,涵养强大自我定力,锤炼严实作风养成,切实立起新时代科大学员的好样子。

典礼上,学校分别为军人学员举行入伍宣誓和授衔仪式,为地方学员举行佩戴校徽仪式,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人学员袁浩麟、计算机学院地方学员苏欣雨作为学员代表分别发言。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人学员袁浩麟发言全文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好!我是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新学员袁浩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5级全体军人学员,向关心关怀我们的各级领导、辛勤付出的各位教员、队领导和帮训班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胸怀家国天下,我们投身高地显青春担当。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我的家乡在上海,那里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石库门中与南湖畔上召开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宣告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我从小就深受红色文化滋养,去过一大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红色景点,看到无数先辈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也逐渐树立了从军报国的梦想。高考后,我作出了重大的人生选择,携笔从戎、报考科大,以我之名、盾守山河。我们全体新学员从五湖四海汇聚国防科大,这是初心的引领,也是使命的召唤,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为今天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知道,选择了国防科大,就选择了逐梦强军,就选择了无上光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全体新同志必将挺膺担当强军兴国,续写新的科大荣光。
历经成长蜕变,我们淬火高地砺打赢锋芒。军人为打赢而拼搏,青春因磨砺而精彩。我的爷爷、父亲都是退役军人,平日里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这也为我更好地适应军营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入学的一个月来,我们在校史馆中感悟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在体系教育中坚定从军报国的使命担当,在触摸尖端成果中勃发自立自强的信心底气,在高地文化浸润中涵养“阳光、自信、坚定,有点调皮”特质。今天,我们肩扛“一道杠”,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成为国防科大的一员,我们无比自豪,也深感使命如山。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革命军人。
屹立时代潮头,我们逐梦高地当强军先锋。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开训的第3天,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看到阅兵场上整齐划一的步兵方队、气势如虹的战车导弹、翱翔天际的新型战机等,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置身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就是走向舞台中央、走在时代前列,与强敌掰手腕,与对手决胜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生逢其时就要把握机遇,重任在肩就要担当奋斗。未来路上,我们将树牢一流目标、坚持一流标准,强化军政素质、厚实科技底蕴、磨砺战斗意志、积蓄打赢底气,努力成长为制胜强敌的“大国战将”“科技帅才”“胜战刀锋”,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贡献全部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计算机学院地方学员苏欣雨发言全文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学员苏欣雨,很荣幸能够代表地方本科新生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5级全体地方新生,向关心关怀我们的各级领导,向哺育我们成长成才的父母亲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选择科大,就选择了“一抹红色”。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了壮阔的湘江秋景,这便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长沙的生动注脚。鲜红的不仅仅是秋枫的浓烈,更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作为一名湖南人,研学途中走过韶山、宁乡、乌石镇,自幼便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伟人红色精神的熏陶,深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母校长沙雅礼中学到科大参观,曾经心中的那抹红,不再只是情感上的共鸣,而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温度、化作了人生前进的方向。于是,我坚定地报考了国防科大,立志继承先辈们的理想抱负,把他们的故事书写成自己的未来人生。
选择科大,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主席对青年学子的鲜活描摹,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气神。踏入科大校园,我们拥有优渥的学习条件,拥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与并肩前行的益友,我们应把这份幸运,转化为孜孜不倦的动力。看校史馆里泛黄的图纸、写满公式的演算本,那是前辈们在艰难困苦中的求知初心;精武路旁的名师雕像,镌刻着科大“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精神底色;“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和“五色五美十道光影”高地文化,更让我们感受到科大与时代同行、向一流挺进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成为光荣的科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传承“哈军工”精神、银河精神、北斗精神和“四无”精神等特色精神文化,带着我们的“少年意气”扎根学业、深钻细研,在高地之上不断自我锤炼、自我提升、自我超越,锻造足以能“挥斥方遒”的过硬本领。
选择科大,就选择了一场奔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铿锵回答,也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责任。作为科大地方学员,我们虽未身着戎装,但强军兴国的信念早深深印刻心间。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这份责任不仅是学好专业知识,更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时代洪流。从此刻起,让我们不再只做“谁主沉浮”的追问者,而成为“我主沉浮”的行动者,把强国强军的志向化作每一堂课上的认真、每一次实验的专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
学校机关各部门、长沙校区各学院和研究生院主要领导,各学员大队、新训大队和新训队主官,以及2025级军人本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和直招入伍研究生学员参加仪式。
推荐阅读

转载自:国防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