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高速集中开工,平陆运河通航倒计时,南宁新一轮交通大变局来了!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近年来,南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加速形成发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深刻改变着南宁人的出行方式,也丰富了出行选择。
今年,南宁交通建设更是迎来多项突破,吴圩国际机场双跑道起降,T3航站楼钢结构主体封顶,平陆运河5000吨级船舶试航,上林至南宁高速、G7522南宁至北海段以及南宁东高环至黎塘段开工......
公路成网,高铁飞驰,飞机翱翔,海河联运,南宁交通阔步向前,正构建起连接东盟与内陆的“超级枢纽”,“交通大变局”呼之欲出。
01
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的蜕变
很多年前,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南宁曾被视为中国交通的“路网末梢”。如今,一张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正在邕城大地加速铺展。
自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开通运营,南宁市辖区内在营高铁7条,运营里程增长至659公里,形成了“六向辐射”快速铁路网。
至此,南宁已实现与广西区内13个设区市动车互通,与全国18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动车互通,也实现了高铁“1234”出行时圈(即1小时通达北部湾经济区、2小时通达区内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

未来,随着南崇高铁崇凭段、南珠高铁玉岑段等项目的陆续建成,南宁的高铁里程将继续增加,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
目前南凭高铁崇凭段已进入满图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南凭高铁崇凭段预计年内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南凭高铁将实现全线贯通运营,南宁至凭祥将由现在的4个多小时压缩到约1个小时。
南珠高铁玉林北至岑溪东段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全力攻坚2026年通车目标。

南珠高铁玉岑段(含玉林北至岑溪东段、岑溪东至桂粤省界段)是南珠高铁南玉段的延伸,预计于2027年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改善桂东地区交通条件。
这里不得不提广西最大的高铁枢纽站——南宁东站。
作为广西高铁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广西铁路运输的核心枢纽,南宁东站见证了广西高铁的快速发展,承担着南广高铁、贵南高铁、南玉高铁、柳南城际铁路等多条高铁线路的客运任务,覆盖华南、西南及东盟地区,年平均客流量超过4500万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达20.59万人次(2025年5月1日)。

未来,随着南衡高铁、怀桂高铁、桂湛高铁等规划项目的推进,广西高铁网络将进一步延伸,南宁东站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超级接口”,推动跨境旅游、贸易和文化交流。
02
多条高速正式开工,铁路网络越织越密
在高速公路领域,南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织密路网、打通脉络。
2024年,南宁高速公路里程规模达1501公里,已形成“一环十射”的高速公路网新格局。
根据规划,南宁市还将加快建设“二环十五射两横两纵三联线”的高速公路网。
目前,多个关键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10月10日,2025年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举行,包括G7221衡阳—南宁公路(龙胜至融安段)、G7221衡阳—南宁公路(融安至罗城段)、G7221衡阳—南宁公路(罗城至宜州段)、G7522贵阳—北海公路(南宁至北海段)、凤岭北路东延高速公路(南宁东高环至黎塘段)在内的7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其中,G7221衡邕高速的3个路段(龙胜至融安、融安至罗城、罗城至宜州段)全长约220公里(新建约211公里),总投资约为273亿元。有望在2029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强化湘桂通道的战略运输能力。
G7522贵阳—北海公路(南宁至北海段)主线全长152.92公里,起点位于南宁市邕宁区屯麻村,止于北海市合浦县。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北部湾城市群融合水平,强化南宁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宁东高环至黎塘段高速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兴宁区和宾阳县境内,起点接规划的凤岭北路延长线,设置凤岭北枢纽互通与南宁外环高速公路交叉,至露圩镇北面顺接上横高速,与柳南高速形成十字交叉枢纽,路线全长54.248公里,计划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南宁至宾阳车程将从1.5小时缩至40分钟,六景至南宁段通行效率提升60%以上。
与此同时,上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林宁高速)也全面迈入建设阶段。
作为广西高速公路网纵8线的关键组成部分,上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林宁高速)全长约82公里,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上林县与南宁1小时直达,进一步强化桂中地区交通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G7522贵阳—北海公路(南宁至北海段)、南宁东高环至黎塘段高速、上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林宁高速)将与现有的柳南高速,共同构建起“四条黄金通道”,将破解民族大道延长线至六景段的拥堵困局。
另外,南宁南过境线(吴圩机场至隆安延长线段)公路项目上正右江特大桥进入拱肋安装的重要阶段。
南宁南过境线(吴圩机场至隆安延长线段)是南宁的第二条绕城高速,也是广西西部地区与吴圩国际机场之间一条新的便捷通道,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南宁二环高速全线贯通,将对南宁市完善城区周边公路网络、衔接平陆运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南宁“二环十五射两横两纵三联线”格局及通边达海的网络正加快形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3
南宁吴圩机场“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要来了!
在航空领域,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扩容升级正在全力推进,南宁航空枢纽加快形成。
今年8月,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跑道”)机场工程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正式具备投运条件。
新建的第二跑道长3800米,宽45米,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和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目前,T3航站楼中央区钢结构主体顺利封顶,正进行航站楼金属屋面、幕墙、机电设备安装建设等工作。
T3航站楼在空铁联运、一站式中转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力争做到让旅客少走路、换乘更便捷、出行更美好。整体项目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届时南宁机场将能起降全球最大型飞机。
目前,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中心4小时航程可覆盖全部东盟国家和首都城市以及国内九成以上的省会城市。
未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将跨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总旅客保障能力将从原来每年的1600万人次提高到5000万人次,在安全保障能力、运行通达效率和经济带动等方面实现进阶。
04
通航倒计时!世纪工程平陆运河进展喜人
水运方面,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如火如荼,芳容逐步显现。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运河工程,运河起点于南宁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拥有134.2公里航程,已于2022年8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平陆运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4.2公里长的5000吨级航道、3座双线船闸航运枢纽,以及27座跨越主航道的桥梁,需开挖土石方约3.15亿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190万立方米,建设体量与施工难度均位居国内同类工程前列。
截至2025年9月,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592.5亿元,占总投资的81.5%。其中,土石方开挖、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航道工程分别完成总量的92.2%、92.8%、81.3%,预计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
值得一提的是,运河最下游、距出海口最近的梯级航运枢纽青年枢纽建设加速度持续拉满。10月4日,青年枢纽船闸人字门吊装工作全部完成,正式进入人字门附件、机电设备安装阶段。

随着各项工程相继推进,平陆运河的壮阔轮廓已清晰可见,“一江春水向南流”的通航格局不断延伸。

平陆运河的建设意义重大,打破了广西“临海不见海”的地理阻隔,将成为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联系的新纽带,从根本上改写南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物流格局,5000吨级货轮可从北部湾港直达南宁,再通过西江航运干线连接云贵川,将大幅缩短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距离,降低物流成本约30%,助力广西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还将推动形成“东盟—北部湾—成渝—粤港澳”跨境产业链,深化广西与西部省份的物流、产业合作,催生平陆运河经济带。
除了平陆运河,南宁还加快推动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投入运营南宁港隆安港区宝塔作业区、南宁港六景港区高山作业区一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南宁的水运网络。
从高速到高铁,从空港到运河,南宁正构筑起一张“开放、高效、畅达、绿色”的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全面提升南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核心竞争力,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未来,随着各项交通工程的全面建成和投入使用,南宁必将在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6. 商务合作请致电:15078874404

转载自:邕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