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史话·名人篇”之三| “邕城守护神”的人间壮歌宋代邕州知州苏缄卫国殉身纪实

南宁旅游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关注
 

 

初来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游览南宁城隍庙忠勇文化纪念馆的外地游客,往往对城隍神像旁的简介颇感意外,大家印象中的古代神祇都是不食人间烟火、说不清来龙去脉的“超现实存在”,而南宁城隍却有名有姓——苏缄,还有籍贯、官职、去世日期,甚至有震古烁今的英雄事迹。在仔细了解史实真相后,游客们又不禁喟叹:难怪南宁人要把苏缄尊为“邕城守护神”。

 

 

 
 
 
 
 
 

名儒文臣 换秩武将

 
苏缄,字宣甫(又作宣父、宜父),北宋福建路泉州晋江县人氏,祖籍泉州同安县。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科进士及第,历任广州南海县主簿、秘书丞、英州知州等职。苏缄本是儒学世家子弟,清广平府知府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二·怀忠苏宣甫先生缄”将其归入“同安苏氏家世学派”,但又写道:“缄……素有侠负,慕古忠臣义士之迹……本儒者,尝驰马,手斩剧盗。”宋代江南路信州弋阳县葛溪人氏江楶为江南路抚州军崇仁县苏忠勇公祠所作的《崇仁苏忠勇祠堂记》[见于清饶昌胤主纂《(康熙)抚州府志》“卷三十·艺文·记·贤祠书院”]独有苏缄的外貌描写,亦是酷似昂昂武夫,记曰:“公为人丰硕而髯,面色黝黑,语音琅然,真伟丈夫也!
在皇祐四年(1052年)的广南东路(今广东)战事中,由于苏缄善用兵略、作战英勇,宋仁宗大加褒奖,乃让其以文臣换秩为武职,迁供备库副使、广东都监,管押两路兵甲。几经宦海沉浮后,苏缄于宋神宗治下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二十二日受命为皇城使、邕州知州,很快就赶来邕城就任。其时,交趾李朝政权妄图入侵大宋帝国的广南西路(今广西),苏缄领旨前来加强防御,警惕交趾在边境的异动。
其时,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变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苏缄亦赞成其中的“以义勇(民兵)代禁军戍边”之策,乃招募、训练邕州左、右江地区的峒丁(少数民族民兵),以备边事。交趾将入侵之事为苏缄所侦知,急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知州、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集贤殿修撰沈起。但沈起不以为意。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朝廷命刘彝以直史馆衔来广南西路任桂州知州,取代沈起。苏缄又向刘彝上报此事,被刘彝认为是捕风捉影、欲挑边衅,予以严词斥责。
苏缄无奈之下,只能自己督促全城军民加紧备战,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固筑邕州城墙,起用本地峒丁与官军一同组队城防。又在合江镇一带建造烽火台,用于燃放烟火、通风报信,警示镇守邕江沿岸的军队抵御外来入侵。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今存一座宋代烽火台遗迹,相传为苏缄于熙宁八年(1075年)下令修建。烽火台建于江岸高坡之上,“青砖堆砌而成,高约一丈,呈烟囱型”,与三江口(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一带)的烽火台(今已不存)遥相呼应。
南宁博物馆展出的苏缄保卫邕城复原情景。
 
 
 
 
 
 

人在城在 尽忠报国

 
熙宁八年(1075年)冬,交趾僭越称“帝”的李乾德,命辅国太尉李常杰、豪酋宗亶领水军、步兵八万,分三路入侵大宋边境,钦州(今广西钦州市)、廉州(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于十一月间先后沦陷。十一月二十七日,侵略军攻至邕州城下,遭遇苏缄率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
苏缄虽动用神臂弓等先进武器打退交趾大象骑兵的进攻,但由于侵略军日夜疯狂围攻,桂州援军又久候不至,邕州守军仅有2800人,难以长久支撑。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二十一日,邕州城池不幸被侵略军攻破,苏缄与其部仍与敌人展开巷战。眼见敌人越来越多,苏缄怒吼:“吾义不死贼手!”遂撤回州署,与一家老小36人纵火自焚,以身殉国。万幸的是,苏缄的长子、桂州司户参军苏子元在战前已从邕州领命赶赴桂州搬救兵,由此得以避开劫难而独活。
南宁城隍庙后的苏缄卫城浮雕。
苏缄爱国精神感召,宋军残部以及百姓虽然被俘,但无一肯降。侵略军兽性大发,将全城军民妇孺5.8万余人尽数残杀、斩首。正月二十二日,侵略军放火焚城,正月二十三日才撤军。
光是攻打一个邕州城,就耗费了交趾大量军力物力,而宋朝军民的勇气与骨气,更是让侵略者倍感沮丧。听闻宋神宗已派遣各处军马前来增援广南西路,侵略者只好打消妄念,回师交趾。苏振武撰《试论苏缄的人格风范和精神实质》[见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月第37卷第2期》]认为,由于苏缄的坚决抵抗,遏制了交趾侵略军北进,屏障了广南西路广大地区,保卫了西南边陲,为大宋全面反击赢得了宝贵时机。
 
 
 
 
 
 

忠勇成仁 万世景仰

 
战后,苏缄的忠勇义烈感动了朝野,宋神宗追赠其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号“忠勇”;重建邕州的民众还自发为苏缄立祠,视其为保佑一方的城隍神。苏缄成为大宋官方认可的城隍神,则迟至元祐三年(1088年)。同时,宋哲宗还给邕州城隍庙赐“怀忠”二字匾额。城隍神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各地所信奉的城隍神原型各异,大多由有功于地方的名臣英雄充当,被奉为守护城池之神。王永谦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土地与城隍信仰》,罗列了八位中国各地较为著名的城隍神主,而南宁的苏缄高踞第四位。
除了城隍庙,宋怀忠苏公祠、五公祠亦是祭祀苏缄的神圣场所。至明代,苏缄的后裔苏濬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来到桂林府出任广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巡视南宁府期间,苏濬瞻仰望仙坡下重建的宋怀忠苏公祠(福建老乡、南宁知府林鹏飞督造),颇为感慨,乃撰《重建宋怀忠苏公祠碑记》。
“宋苏忠勇公成仁处”碑亭。
清雍正帝的启蒙老师、翰林院侍读学士顾八代,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征伐吴周政权大将军吴世琮时来到南宁,瞻仰望仙坡五公祠(后改六公祠,民国时期已拆除,原址另建镇宁炮台)时,对苏缄事迹大为赞叹,在《登望仙坡谒五公祠有感并序》(见于《敬一堂诗钞》“卷十三·五言排律”)中写下“欲知今日迹,正见古人情……焚身因报国,殉难独成名”的名句,并在序中注明五公祠在每年春季、秋季均举行祭祀典礼,礼敬苏缄等保卫邕城、守护国土的名臣。
古老的护坡墙。
宋怀忠苏公祠、五公祠均已不存。今人欲瞻仰苏缄的雄武英姿,可到“三街两巷”中重建的南宁城隍庙。庙堂中有苏缄雕像,神情坚毅,英气逼人。庙后有“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该遗址2002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现有一段斑驳嶙峋的护坡墙(墙底部即宋代基石),一座“宋苏忠勇公成仁处”碑亭,以及以苏缄卫城、皇帝赐匾为主题的两面浮雕。张伟撰《南宁城隍庙及其周边空间形态演进研究》(见于《山西建筑》2017年4月第43卷第10期)认为,由城隍庙衍生出来的次生传统文化形态圈,包括宗教文化、市井文化、岭南建筑文化及地方风俗文化等均有利于城市社会管理和增强社区内聚力。城隍信仰的普及,增强了世俗社会中的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恢复与保护南宁城隍庙,对完善城市风貌及延续历史空间文脉均有重要意义。
 
 
 
 
 

 

游玩小贴士

 

1

龙象塔

 
龙象塔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青秀山风景区,是1986年参照明代龙象塔形制、在原址基础上重建而成。塔高52.35米,塔基直径12米,八角九层,重檐砖结构。登上宝塔,俯瞰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2

南宁博物馆

南宁博物馆位于五象新区龙堤路15号(邻近邕江,龙堤路与宋厢路交汇处),是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南宁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设有“邕容华桂—古代南宁陈列”“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陈列”等五个常设展。其中,“邕容华桂”有苏缄、萧云举的个人专题展示橱窗。

 

3

南宁城隍庙

南宁城隍庙忠勇文化纪念馆位于“三街两巷”,陈列布展分为城隍庙基本陈列和苏缄爱国主义事迹展两大部分。纪念馆主体建筑即重建的南宁城隍庙。该庙参照清代南宁府城隍庙形制构筑,庙堂坐北朝南,中轴对称,进深三进,由山门、城隍殿、寝殿、东西配殿、东西廊庑组成。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碑刻、壁画、牌匾等。

 

4

杨美古镇烽火台

扬美古镇烽火台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龙潭夕影”景点上游500米左右的江岸上,距江面20多米高,登上江岸,上可见壶天岛之下楞村,下可见扬美村,北可见马伦村。该烽火台建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相传为皇城使、邕州知州苏缄下令修建。

 

 

 冬游广西| 2021“山水暖你 壮乡等你”,老友南宁优惠活动重磅来袭!
● 它来了| 2022放假通知来了!这份旅游攻略请收藏
● 亮点超多|南宁出游赏花超全攻略
● 年度大展| 南宁博物馆将展出135件(套)文物精品
● 美爆!南宁落羽杉红了,随手拍都是大片
● 三街两巷,夜晚逛街的好去处,不仅有好吃的,拍照也是绝美~
● 各地都有哪些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一分钟教会你怎么查!

  信息来源: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图片来源除标注外其余源南宁日报云亦云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nnslyjsck@163.com
  联系小编微信:yl63210550(添加请注明来意


 

 


 

 

 
南宁吃喝玩乐游一网打尽

南宁旅游

微信号:nnslyj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推送的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推送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转载自:南宁旅游
  • 2054人看过
评论

南宁江南购物街

54分享

5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