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南宁的年轻人都在逛一种很新的博物馆?

 

 
 
 
 
 
 
今年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观众入馆热情高涨。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预约门票“一扫而空”、展厅内人头攒动……逛一次展览、听一场专业的讲解,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选择。记者了解到,7月1日至今,广西民族博物馆累计入馆参观人数超3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同时期进入该博物馆参观的中青年群体占到六成以上。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同时,入馆预约难、官方讲解资源不足、“打卡式观展”等问题值得深思并加以解决。“博物馆热”是否只是“一阵风”?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该如何应对观众日渐旺盛的文化需求?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了走访。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可以走进沉浸式展厅,直观地感受铜鼓的声音和魅力。记者 覃雨轩 摄

 

升温

 热衷博物馆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8月22日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一大早就有不少观众在门口排队等待参观,展厅内也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今年10岁的李雨馨在妈妈梁玉梅的陪伴下参观着馆内各大展厅。“对孩子来说,利用暑假时间参观博物馆是种很好的放松和学习的方式。”梁玉梅认为,多看看博物馆里的文物,亲身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增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我去各地旅游,一定会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先人的文化、情感通过一个个器物表达出来,历史就好像在我眼前‘活’了起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来自湖南的游客何佳云说,她对壮族文化很感兴趣,对于广西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民族文化如何影响着现代社会充满了好奇。

 

广西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红领巾讲解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培训和讲解实践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今年夏天,“研学热”也不断升温,研学活动成为我市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重要内容。“从7月4日至今,有近50个团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专场研学活动。青少年夏令营、亲子游、研学团,参观博物馆是大多数研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部教育专员覃元励告诉记者,自发到博物馆参观、研学的学生约有2.5万人。“我们结合馆藏资源、陈列展览以及一些文创产品,推出了如‘探寻壮美家园——低温铜鼓铸造’‘铜鼓花灯’等研学活动,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分众化研学材料包,配合各类手工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文物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打造多样展览吸引市民欣赏精美文物、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为观众提供一个接受艺术熏陶、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南宁博物馆一楼,《勠力前行——正立社首届水彩作品展》《邂逅八千里——中德艺术交流展》等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中德艺术交流展里的每一件绘画、摄影、雕塑作品都很生动,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我看到了中德艺术的交流与文化的交融,着实令人震撼。”大学生李薇观展后不禁发出阵阵感慨。

 

南宁博物馆内,观众驻足欣赏展品。记者 覃雨轩  摄
  

保温

用新兴技术创意设计吸引年轻一代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成为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
 
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呈现展品吸引观众。3D投影技术让人们沉浸式观展;AR智能导览眼镜让观众能通过语音指令、视觉识别观赏文物;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展品特性,以最佳的方式展示文物……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展览中,观众除了可以在展厅观看这些珍贵文物,还可以走进沉浸式展厅,直观地感受铜鼓的声音和魅力。新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展览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突破了实物展览的时空限制,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博物馆在‘云端’实现了‘永不闭幕’。”广西民族博物馆陈列艺术部副主任刘彦飞介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博物馆展览不再是展厅中简单的文物介绍,而是通过新的媒介和手段,从各个角度为观众阐释文物背景和艺术价值。

 

恒温

 应对有方实现更持久的“双向奔赴”

 

博物馆中的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它们让抽象、模糊的历史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博物馆热”反映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消费热点,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家日常的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市民可到文创商店挑选产品,把文化“带回家”。 记者 覃雨轩 摄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富海表示,近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空间。博物馆通过不断升级硬件设施,以更好的呈现技术和沉浸式体验吸引了更多观众;同时,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也让博物馆成为大众所追捧的文化场所。“更多年轻群体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学习知识,与历史文物进行深度‘对话’‘交流’,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刘彦飞说。
 
那么如何让“博物馆热”持续下去,实现人们从“看热闹”到“看文化”的转变,真正将“博物馆热”转变为文化新风尚?杜富海认为,要保持“博物馆热”就要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可以积极采用3D投影动画、VR视频技术、数字互动等新技术,让原本“躺”在书里的历史文化故事“动”起来,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还可以适度开展商业活动,如在文创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到博物馆参观的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的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秋日感满满!南宁这个公园发现大片“狗尾巴草”!人少景美,快去打卡→
● 秋天的第一波惊喜请查收!南宁这个地方的高粱红了,拍照超美!快去打卡
● 一半现代,一半古风!在南宁最美古建里静享阅读时光
 一墙一风景!这些“藏”在南宁街头的美丽角落,路过记得来看看哦!
南宁有了个新"外滩"?就在邕江边......别告诉我你还没去打卡
 别问了在南宁!城堡、“看海”、美食......亭子码头,才不止你想的那样!
 

  信息来源:南宁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联系小编微信:nntvdswl(添加请注明来意)

南宁吃喝玩乐游一网打尽

南宁旅游

微信号:nnslyj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推送的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推送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转载自:南宁旅游
  • 451人看过
评论

南宁文化街

98分享

1粉丝

广西壮锦博物馆,充满了民族气息,一起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