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孖井这盅靓汤,暖了南宁人三十三年

 

 

第一步,点开视频。

 

 

出品丨负壹映像

摄像丨莫峻

剪辑丨阿三

 

◎ F I N D T H E C I T Y ◎

 

 

让老南宁经常惦记的味道

装在小小的炖盅里

 

__

 

双孖井,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附近一带重要的供水口,养活了周边许多代人。后来,它成了友爱路与人民路交叉路口一带的泛称。

 

 

 

 

钟姐一家,从玉林老家来到双孖井一带生活了几十年。

 

亲历过上世纪80年代出于修建人民路的需要,双孖井实体被填埋,也看着后来在双孖井旧址附近重新建起了纪念雕像。

 

今年65岁的钟姐,背已经微微弓,头发花白,全都服帖地往后梳,盘了一个揪揪在脑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利落干脆。

 

 

 

 

她太瘦小,以至于店里人多时,常常淹没在人堆里,看起来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不过她开在澳门街斜对面的这家钟姐老牌炖品店,东西不贵,分量又足,是双孖井一带实打实的老字号

 

 

 

 

老南宁对喝汤这件事,是有执念的。

 

不求立竿见影,但求在一饮一食中润养生命,寻求一种调和与平衡。

 

简陋的街边小店里,没有大饭店的体面和讲究。

 

不过,一张低矮的折叠小方桌,一张小板凳,还有一盅料足火候对的靓汤,清甜温厚,清淡不寡淡,就是生活中极简单纯粹又极好的安抚和慰藉。

 

她麻利地用一把钳子钳住炖盅口,一用力,一抬,端上桌,一气呵成。

 

跟着湿润润的缭绕雾气顺势而起的,还有一股老街市井烟火气。

 

 

 

 

外面天寒地冻时,手捂暖暖的炖盅,喝一口热腾腾的汤,扒两口甜丝丝的八宝饭,从胃里暖到全身。

 

炖盅口那些磕磕碰碰出来的小缺口,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圆钝,像是这家老店的时间勋章,百看不厌的亲切。

 


 

小时候吃莲藕筒骨汤,最爱的就是拿筷子戳筒骨,

然后吸里面香香甜甜的骨髓。

 

 

这一炖,就炖了三十三个年头。

 

很多附近的老街坊,小时候就经常跟父母来这里喝汤,长大了就改带自己的孩子来喝汤。

 

他们都长大了,钟姐也老了,只有这里炖出来的老火汤,似乎没怎么变过。

 

 

 

 

前阵子有从湖南来的顾客,下了飞机就直接打车找到这里,遇到她本人还合了照。

 

九岁的孙子说,奶奶变成网红了。然后钟姐就科科地笑了,眼睛眯成了两道弯弯的缝。

 

 

 

 

  从一天只能卖出十几盅

 到一天卖光几百份

 

__

 

三十多年前的某天,丈夫想了很久,问在玉林陆川老家的妻子,「要不要干脆一起上南宁?」

 

那一年钟姐三十出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老公一个人在南宁赚钱养家,她在老家种地和照顾小孩。

 

 

 

 

虽然很舍不得,但他们还是把几个孩子留在了老家,托亲戚和邻居帮忙照顾,两夫妻去了南宁。

 

他们的孩子就这么成了大家口中的留守儿童。

 

后来他们推过小推车,卖过云吞。到了1985年,两夫妻又做起了炖盅。

 

既然初时一窍不通,那就多想多试。

 

当时他们换着不同的配料反反复复地尝试,才找到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味道,把配方定了下来。

 

小小一盅炖品,看似差不多,其实每一家做出来的都不尽相同。取哪几味配料搭配在一起、取量多量少,都有不一样的风味。

 

 

 

 

起初并不太顺利,一天只能卖出十几盅。

 

每个月只能回家一趟,每回要走的时候,大点的姐姐就抱着弟弟妹妹站在家门口哭作一团,望着他们离家。

 

钟姐回头多看一眼都怕自己会心软。

 

 

 

 

直到后来环境好了些,才索性把孩子们都接到南宁一起生活。

 

好不容易在双孖井有了一间小铺头,小到只够布置一间小厨房,客人吃东西的小木桌只能摆到外面。

 

想起当年,钟姐什么都不怕,最怕就是城管。

 

曾经为了躲城管,白天不敢出来开摊,只做夜市。谋生的家当被没收,一罚就是好几百。

 

 

双孖井市场

 

 

再后来遇上双孖井一带拆迁修大马路,他们才搬到了现在的地方,背靠着被南宁人称作「老人街」的双孖井市场。

 

地方宽敞了很多,一楼做店面,一家人就住在楼上。

 

到现在,这家老店光是外卖,不算上堂食的,就能卖出一两百碗。

 

 

 

 

是一间养家糊口的店

更像自己亲手养大的小孩

 

__

 

钟姐大概是为数不多生活在当下却不用的手机的人了。她的想法,就跟她本人一样的简单质朴,没什么胡里花哨的套路。

 

用材用料实打实,干干净净,汤水清甜不燥,盅里的肉松嫩而不柴,自然就会有人对这盅靓汤念念不忘。

 

 

 

 

老一辈的人,不懂现在的人总爱提的「匠心」究竟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别人看不见食物经历过怎样的对待,但却尝得出好跟坏,口感味道骗不了人。

 

 

 

 

炖汤用的红枣,能挑短壮圆整皱纹少的,就绝不要干皱凹瘪的;新鲜的猪肺,能反复多洗几遍,就绝不省功夫;能靠着食材的新鲜带出自然鲜甜,就绝不加味精和鸡精。

 

或许他们所理解的匠心,就是「老老实实做好本分」。

 

简简单单八个字,却又是浮躁的社会里难能可贵的东西。

 

钟姐说,心急是做不来炖品的,慢工出细活。

 

 

 

 

每天五六点钟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洗、泡、蒸、煮、炖……道道功夫都要做好做足。

 

这种起早贪黑的日子,他们不知不觉就过了三十三年。现在还是经常可以在双孖井老店看到两位老人,弓着腰忙前忙后。

 

即便有儿女帮着操持,两个老人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

 

不过他们还是对这个自己当做亲生孩子一样拉扯长大的炖品店,有太多的不舍。

 

 

 

 

对它的期许也早就不仅止于当初的养家糊口,只希望这份倾注夫妻俩心血的「孩子」,能一直安好。

 

或许好东西,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马路从窄变宽,人从壮年忙忙碌碌到花甲之年,这门好手艺的传承没有在时代更迭中断掉。

 

 

 

 

  从双孖井到万象城

 这一程他们花了三十三年

 

__

 

2018年的12月31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告一段落。

 

不过对钟姐一家来说,就是一个新的开端

 

他们正式把分店开到了万象城六楼。钟姐的炖品,在寸土寸金的东盟商务区,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那天,向来朴素的钟姐,特地穿了一件特别显精神的红色外套。

 

 

开业那天,钟姐坐在万象城的新店里,

一个人静静地望着厨房的方向。

 

 

从双孖井到万象城,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不过短短7公里。

 

不过对钟姐夫妇来说,来到这一站,他们已经相互扶持着认认真真走了三十三年。

 

 

 

 

花旗参炖乌鸡、花生炖排骨、黑豆炖猪尾、天麻炖猪脑……以及钟姐家的腊味饭和八宝饭,这些熟悉的味道都被带到了万象城里。

 

跟你在双孖井的老店里尝到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 F I N D T H E C I T Y ◎

 

 

时间没有辜负老实人日日年年的踏实勤恳,这家从双孖井生根发芽的老字号,也有了枝繁叶茂的一天。

 

总觉得南宁这些年发展得太快,快到我们常来不及顺着它的肌理,好好感受岁月残留的余温。

 

 

 

 

我们也说不清,到底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成就了南宁双孖井这一带光阴留存的人间烟火气。

 

还是双孖井这片老街老巷,成就了小人物关于生活的平凡梦想。

 

只希望将来,这座城市有更多个「钟姐」,有更多经得起时间磨砺的老字号,替我们把时间留下的余温,变成可触可感的恒温,永不消散。

 

 

 
 

钟姐炖品

三十三年 品质如一

 

 双孖井店 

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街道人民东路146号

 

 南宁万象城店 

南宁万象城6楼685号商铺钟姐炖品(麦当劳斜对面)

 

 

 

-END-

 

 

 

 

 


转载自:找城
  • 1718人看过
评论

喜客吧吧

348分享

6粉丝